黨群建設集團要聞簡報洪泉動态團委活動公租房專欄

公租房,重慶首吃″螃蟹″。

租房,重慶首吃“螃蟹”。

    從首個公租房小區開工到昨天的交房,隻花了14個月。而去年,全市一口氣開建了1300萬平方米公租房,到2012年底,全市共計建設4000萬平方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評價說:“重慶建設公租房是一大德政,為全國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制度設計也很合理,堅持搞下去,不僅能讓住房困難戶'住有所居',還能通過出售,讓老百姓'居有其屋'。”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說,重慶公租房小區和重慶土地交易所的地票、IT産業集群就像是3個零件,共同構成了重慶解決居住問題的系統工程。

    這項赢得普遍贊譽的創新式住房保障工程,為渴望能在重慶踏踏實實有個家的人們,及時營造了一個最溫暖的“窩”。

    也難怪,一位成功配租到公租房的居民會寫下一首叫《家》的詩,其中寫到:

    “廣廈千萬聚人心,天下英才彙重慶。”

    “精裝修”的保障房

    若不說是公租房,或許會有人把民心佳園誤認成精裝修的中高檔商品房。

    漫步小區裡,道路兩旁種滿了青翠的竹子和香樟,每棟樓齊刷刷都是白色腰線、灰色“外衣”,超市等各種便利的商業設施就在樓下,廣場、健身器材也一應俱全。而在每個戶型内,廚櫃、抽油煙機、地磚等都全部裝修完畢。

    “住在公租房裡,享受到中檔商品房小區甚至更高水平的住房條件和配套。”市公租房管理局道出了重慶公租房的建設标準。

    我市主城區的所有公租房項目均位于一二環之間的21個大型聚居區,有土地儲備的國企拿出了手裡毗鄰軌道交通沿線或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塊。每個小區戶型面積在30—80平方米,容積率控制在3.5左右,附近配套了學校、醫院、商店、超市等設施。“重點是,搖号配租成功的居民,再買一些簡單的家具就能入住了。”

    不僅如此,隻要年滿18周歲、有穩定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本市無住房或住房面積低于城市住房保障标準的市民,都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沒有任何戶籍限制。

    而為了讓更多想住公租房的市民“居者有其屋”,我市的公租房産權由國有的集團公司和區縣政府性投資公司持有,确保了公租房始終姓“公”。

    然而,為何我市要在這個時候大批量建設公租房?

    重慶版的住房保障标杆

    近年來,“我想有個家”卻買不起房的都市“夾心層”人群,不僅要面對上漲的房價,還要面對收入有限但又不夠格居住保障性住房的尴尬現實。

    他們要在哪裡安家?

    2009年12月,在國内房價“漲”聲一片的背景下,市委書記薄熙來在經濟工作會上首次提出:重慶将開建公租房。

    公租房這個新名詞,便在這個時候首度亮相。

    第二年的6月,市委召開三屆七次全會,出台了《關于做好當前民生工作的決定》。其中明确我市将執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住房調控思路,建立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并舉的“雙軌制”住房體系,并決定以公租房為“抓手”,構建新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

    市長黃奇帆解釋,雙軌制的基本思路是讓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體由市場提供的商品房解決,并對高端商品房和投機性炒房采取相應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制度體系,逐步實現住房保障的全覆蓋。

    而作為“雙軌制”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的一環,公租房的概念一舉“收編”了廉租房和經濟适用房,實現了三者合一與受惠人群覆蓋面的最大化。


黨員幹部拖欠物業費被查″喊冤″:在小區是業主

九龍坡″民安華福″2014年7月下旬開始簽約